来源:人气:699更新:2024-03-15 00:38:37
《沙丘2》在外媒口碑炸裂,现在IMDB打分8.9,排在历史前250位电影的第十。在前作上映后3年,第二部的制作横跨了全球疫情的艰难阶段,对于仍在缓慢复苏的全球电影市场来说,是近年来难得于商业和艺术上都能收获赞誉的史诗大片。
如果说第一部的特色在呈现了一片恢弘奇特的视觉世界,那么第二部的口碑将《沙丘》系列已提升到“魔戒三部曲”影史中的地位,让人更为期待之后的第三部。
《沙丘2》海报
然而对于中国观众来说,似乎不需要抱着太多期待,我们有自己东方的审美标准。3年前在全国公映的《沙丘1》,票房也不过刚超2亿元,以好莱坞大片的票房来看算是丢脸的成绩。除了少数影迷,大部分观众对于影片整体缓慢的节奏,古典主义的美术风格,人物欧洲中世纪式的行为做派,恐怕并不会有太多好感。以这个标准来说,第二部也没强太多,票房也不会在中国大陆有太大起色。
这其中有相当复杂的东西方文化历史差异因素。就好像我们把金庸先生的作品搬上大银幕,哪怕拍得再好,对于西方观众来说也难以理解主人公“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英雄底色。文化差异本无高低之分,只是不同语境的鸿沟仍是相当明显,即使我们意识不到,它也横亘在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之中,包括对影片的不同理解。
《沙丘》被普遍认为是一部重要的科幻经典,但对于中文读者来说,它不是那么容易读懂。
《沙丘》原作,这一套由弗兰克·赫伯特创作于上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的六部曲恢弘史诗,有评论称其在科幻小说史的价值,就相当于《魔戒》在奇幻小说中一代宗师的地位。准确来说,《沙丘》为“太空歌剧”这个科幻子类型夯实了主题风格和写作范式。但它并不是中文读者更为熟悉的“硬科幻”或“赛博朋克”类作品。因为跑的就不是同一个赛道。
“太空歌剧”,是一个语境极为复杂的小说类型。就像今日“龙王文”“修仙文”等网络小说,如果对其中各项称谓含义缺乏了解,那么第一次阅读会觉得莫名其妙。“太空歌剧”是将欧洲千年封建历史的架构,搬到宇宙舞台中上演的剧目,表面有众多未曾见过的新奇物件和想法,骨子里是关于历史、社会和哲学的综合论文,以纵观历史的态度来描绘人类发展中遭遇的一些兴衰问题。
关于《沙丘》小说的评价,原先只在科幻迷中受到推崇。近年来因为科幻题材跃入国内流行视野,大众读者似乎也对小说产生了兴趣,但大部分人显然无法理解其中复杂的文化语境,甚至3年前随着影片上映,有评价说《沙丘》只是“粗糙爽文”。这相当于说《水浒》就是一部“黑社会兴衰史”,《西游记》就是“神魔精灵历险记”,都是啼笑皆非的概括。
沙虫是令人恐惧的存在,代表不可测的自然力量。但全书主要讲的还是人类之间的相互斗争。
谈及这些背景,是因为《沙丘》系列的改编大致都在基于原著,前两部还没有把六部曲的第一本拍完。影片中可能让观众莫名其妙的情节发展,都是忠于原著产生的。比如在第二部中出现了2个小时的女主角,最后男主角望着她深情来一句“我将爱你到死”,一回头就跟不认识的皇帝女儿说,“咱俩结婚吧”。这对于时下女观众来说就是渣男做法。
在原著小说中,这段描写极为清晰:男主角望着她,想起了他们在战争中死去的孩子,但他还是平静地说:“那个女人将是我的妻子,而你只是我的姬妾。这是政治上的需要,不得不这样。”
某种程度来说,主角代表的白人视角,观察到的原住民生态是蛮荒的,是“需要被解放的对象”。这种观点曾在欧美盛行数百年,现在已经被视为政治不正确的做法。
无论是原著或是电影,《沙丘》都不是按照当下的流行口味建构的作品,而是一部有独特思考视角的史诗。史诗,就是无论你喜欢不喜欢,它都是对于历史发展某一阶段的总结和歌颂。英雄都是在时势中产生的,却也困于时代的认知。比如对于不同肤色的人种,英雄可能会以救世主的姿态去解放这批奴隶,也可能把他们当做妖魔化的蛮族而进行消灭,但绝不会跟他们聊“黑人的命也是命”这种平权主义的思想。因为这些故事是关于过去一长段时期历史的隐喻,而不是现实的社会诉求。
要看懂《沙丘2》,先得明白这些潜在的语境和前提。对于西方年轻观众来说,历史观念恐怕早在历史课教育中潜移默化形成了。但对于东方观众来说,这些都是我们不太了解的域外世界,一边看影片情节,一边得拿出历史书来回翻阅才能理解这些故事从何而来。
情感上遭到背叛的女主角,会在之后的篇章中意识到男主角并不那么可靠。代表了原住民有自己的坚实文化,并不需要某位来自西方的救世主。
大致来说,《沙丘》电影两部曲是关于“欧洲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争端”的历史想象。在第一部中,正统有封地的白人贵族被皇帝背刺,全家灭门,年轻的继承人将承担起夺回权力的重担;在本片中,他跑去沙漠历练一番,大致相当于在今天埃及等阿拉伯世界中冒险,被推举为传说中的英雄。他作为领袖联合起松散的部族杀回欧洲,推翻皇帝终于建立起横跨东西方地域的统一政权。但显然新生政权并不稳固,大部分地盘他并未染指,未来将面临众多欧洲传统领主的挑战,甚至影片最后的镜头还暗示了他女朋友代表的一部分原生阿拉伯人,也会不买他的账,都会对这个名义上的大一统帝国展开攻击。
影片背景中还有姐妹会这样的神秘宗教机构,试图以跨越东西方宗教的神权力量,与皇帝和领主的世俗领导权相抗衡制约。这些篇章连起来就构成了关于欧洲漫长千年中世纪历史发展的隐喻。
关于权力和领地的继承,是欧洲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继承者必须拥有某种纯正血统才能名正言顺,参见《权力的游戏》等剧集。
《沙丘1》中大量关于香料星球的生态背景描写,厄崔迪家族和哈克南家族的潜在斗争史,姐妹会秘密行事的介绍,相当于完整铺设了故事所需要的架空设定。重要情节只有黑暗的一夜中厄崔迪一族被灭的过程。而《沙丘2》更集中于少年保罗如何成长为土著弗雷曼人传说中的先知,如何从抗拒领袖的身份到承担起传奇的重任。其中涉及到他的隐秘身世,他和母亲代表的神权力量联合又斗争的复杂关系,和家族中另外潜在继承人的交锋搏杀,还有他与政治生涯密切联系的情感关系,这些内容都比第一部要复杂得多。
要把这些都塞在两个半小时的影片长度里说明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影片据说初剪完是一个4小时的版本,但导演维纶纽瓦艰难地删掉了不少情节,同时表示这些拿掉的部分既然拿掉了,就属于已经砍掉的枝丫,以后也不会再出现在某个导演剪辑版中再卖一遍。
——这种大刀阔斧的删减是有迹可循的。比如保罗要接受独自横跨沙漠的试炼,也会渐渐坐实和小女朋友的感情,但这部分内容现在已经很简短了,好在重要情节都有,都是能够串联上的。
美好的爱情,从历史的维度上看,往往最后都被牺牲掉了。
影片把原著所有复杂的内容,努力聚集在一条主角的成长线索上。前半段是他接受来自外部环境的试炼,证明自己是个战士——比如视觉上非常壮观的驾驭大沙虫。而后半部则是他更为复杂的内心挣扎,以证明自己能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时代领袖。
成为英雄当然都有其代价,在更为通俗化的电影中,一般都简单明了,比如《复仇者联盟4》中读懂了预言的钢铁侠,选择自我牺牲就可以拯救亿万苍生。但在《沙丘2》中,保罗将在预言中承担几十亿人生命陨落的责任,也会失去自己纯真的爱情,这都是年轻的帝王在未来将要面对的挑战,不是简单说自己多挨几刀就可以解决问题。其中的复杂选择,不只是个人的,也是人类群体走到一定阶段,面对大自然的艰险、世俗权力的纷乱、宗教力量的崩坏等多重问题,从衰败到又一次复兴的兴衰轮回。
《沙丘2》在原著基础上,基本还原了小说中重要的内容设定虽然这些元素未必是东方观众熟悉的。我们大致可以想象一部描写《三国》的影片,写的并不是最后司马氏做了皇帝,而是朝气蓬勃不断涌出的青年才俊,试图征服天下的遍地豪杰和将星,以及“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天道大势。这些内容,都是超过了一本书的容量,写进了读者关于社会文化历史的记忆之中。
姐妹会代表的宗教力量,和世俗皇权的相互制约,也曾是欧洲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一段。
在美术和视觉画面方面,导演维纶纽瓦以一贯大气沉稳的风格,将具有未来机械感的设计和雄伟的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在一起,整体呈现出浩大的历史氛围。这对于史实题材来说,同样也是相当重要的。要知道这是一位可以拍摄出《银翼杀手2049》“赛博朋克”风格的导演,你就明白《沙丘》虽然看起来没有那么显山露水和时髦,但古朴和粗粝都是精心设计过的选择。
不在乎出现那么多新奇的玩意,而是所有的都很准确。
影片拥有一些设计感极强的画面造型,会让人觉得震撼。
不想尬吹《沙丘2》是部多么伟大的作品,虽然它确实复杂且迷人。以通俗标准来看,本片仍然算是节奏缓慢,人物过于内敛,很多部分的设计太过复杂——比如大量所谓“弗雷曼语”的对白和使用。但电影也不是全看懂了就是好的,相比春节档不少更为小品化的影片来说,这样的史诗作品无论是长度还是节奏,偶然出现都会让观众有不同的感受。
当你置身美术馆中欣赏艺术品原作时,未必会比看知识类up主的讲解视频收获更多。但你面对原作,产生跨越时空的感受是独特的。看本片就仿佛置身博物馆,即使不全明白也没关系,这都是在鲜活地感受历史,而不只是历史知识的集合。
Copyright © 2020-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