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分,《沙丘2》的顶级审美把我震了,3个小时被狠狠爽到了

    来源:人气:962更新:2024-03-15 00:38:29

    我们有多久没在电影院看过史诗大片了?

    何为史诗大片?

    简单来说,就是能建立一个恢弘壮丽的新世界,给观众带来无与伦比的视听体验,在流媒体上看不到,只能去电影院体验。

    《指环王》《英雄》《阿凡达》《复仇者联盟》都是这样的片子。



    史诗电影曾经叱咤银幕,但2019年《复联4》之后,史诗大片在全世界迅速衰落。

    背后的原因并不复杂:经济腾飞时,观众更喜欢宏大叙事,喜欢看英雄拯救世界;经济下行时,观众更关注自我,个体命运的悲欢离合比虚构的英雄世界更打动人。

    于是,史诗大片衰落是一种必然。

    不难发现今年春节档,凡是票房大卖的全都是小而美的合家欢电影。

    我们上一次看大片,还是去年7月的《封神第一部》;这部电影虽然取得不俗票房,但被雪藏4年,差点上映不了;我们再上一次看大片,是去年的《流浪地球2》;这部影片代表了当今中国电影工业最高水平,但票房被《满江红》压制,金鸡奖上只拿了一个安慰奖。

    两部大片的遭遇让人叹息,越是如此,我们越是呼唤传统的史诗大片回归电影院!

    好在我们没有等太久,近日好莱坞史诗科幻大片《沙丘2》登陆全国各大院线,给电影院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沙丘》是科幻版的《指环王》,这个系列电影改编自科幻作家弗兰克·赫伯特的同名小说。

    原版小说创作于上世纪60年代,是科幻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改编电影则拍摄于50年后,由执导过《降临》《灵异杀手》的导演维伦纽瓦(外号牛蛙)执导,一经推出就引发多方关注。



    2年前,《沙丘1》上映,结果引发了口碑两极分化。

    一方面,该作像一部大型预告片,只有前戏,没有高潮,叙事拖沓,梦境穿插,角色扁平,观影门槛较高,它的内地票房2.61亿,豆瓣评分7.7分,票房口碑都没够上史诗电影的名号。

    但另一方面,本片创造了独特的电影美学,布景、构图、服饰、运镜都堪称一绝,作为一部商业片入选了当年《视与听》年度TOP50,足见业内对它的认可。

    2年后,《沙丘2》如约而至,整体风格没变,局部有大动作。

    相对前作,故事通俗易懂,人物也不再是工具人,主角的成长甚至是黑化都拍得比较细腻,甚至还穿插了一些搞笑段落,近3个小时的片长,催眠指数趋近于零。



    导演在创作上的主动下沉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沙丘2》在北美上映后,烂番茄爆米花指数和影评人新鲜度都达到了95%,总票房已经突破了1.05亿美金,全面超越了前作。

    《沙丘2》进入内地后,再次引起了口碑狂high模式。

    有人把它誉为史诗级神作,直言3个小时被狠狠爽到了,它的豆瓣分高达8.3分,目前是2024年评分最高的院线电影。



    但也有人嘲讽它是催眠之作,故事无趣,打斗戏堪比成龙电影慢动作回放,上映首日票房冠军被《周处除三害》抢走,上映第二天,猫眼预测也将3亿 下调到2.78亿,目测最终票房很可能与第一部持平。

    那么《沙丘2》究竟是神作,还是粪作?

    今天,番茄君就带着大家好好分析一下。



    先给结论:整部影片,除了故事,都是满分。

    有人会说,一部电影最重要的就是讲故事,故事不行,其他都免谈。

    这句话针对普通电影,没毛病;但对艺术电影,不一定。

    姜文在宣传《邪不压正》时就曾说:“拍电影难的不是讲故事,难的是不讲故事。”

    很多电影不怎么讲故事也能拍出很好的效果,比如:王家卫的电影。

    《沙丘2》倒不是不讲故事,而是它的故事比较“老套”。小说《沙丘》是上世纪60年代的作品,无论叙事还是人物塑造,都和《魔戒》一样遵循古典主义叙事。



    何为古典主义叙事?

    叙事一板一眼,人物扁平化。

    这种叙事在当年很流行,但现在的观众,口味早被漫威DC阿凡达给养刁了。

    现在的主角,一定要会说俏皮话,要黑化,还要洗白,这样才有角色弧光;现在的故事,一定要三分钟一个梗,五分钟一个高潮,最后还要来个反转,这才叫跌宕起伏。

    所以科幻片本来比较小众,你再让现代人看50年前的《沙丘》,大概会觉得沉闷无趣。



    就像《星球大战》,几十年前上映时技惊四座,现在看不就是两个人拿着发光的剑瞎比划么?看《沙丘2》也有类似的感觉,当年的读者觉得是神作,现在拍成电影,这不就是太空背景下的欧洲中世纪大乱斗吗?



    所以,如果你去电影院里“图一乐”,看《沙丘2》还真不如刷两个小时视频。

    如果你能接受这种略显老派的故事,那倒不妨跟着番茄君继续分析下去。

    《沙丘》的主角是提莫西·查拉梅(外号甜茶)饰演的保罗,整个系列就是讲他的成长史。



    往浅了说,第一部可叫做《保罗逃亡记》,家族遭到背叛,保罗被迫带着反叛军开启了逃亡生涯;第二部可以叫做《保罗冒险记》。

    保罗来到“沙丘”星球,这里存在大量的“香料”,类似于地球上的石油,是人类星际穿越的关键能源,各大势力为香料开采权争得你死我活。

    保罗倒插门混进了原住民家里,穿他们的服装,泡他们的妞儿,说他们的方言,还获得了先知能力,靠着主角光环一步步成为领袖,然后带着众人,开着沙虫把反派一锅端,最后黑化成为星球霸主。



    故事观看上像极了《阿凡达》 《星球大战》,更严谨的说,《沙丘》创作在先,是后者模仿借鉴了它,这也证明了这部作品的伟大。



    往深了说,这部影片充满了哲学思考。

    故事的设定是千年之后,AI已经发展到反客为主奴役人类,人类反抗成功,但损失惨重,为了防止悲剧重演,不得不自废武功,限制AI发展,转为精神控制,片中的姐妹会就是用言语控制和心理诱导,这种科技上的倒退设定很有趣味。



    保罗外表人畜无害,内心却极力挣脱弥赛亚式人物的命运,他的先知能力就是姐妹会编织的谎言,他明知战斗的镜头是无尽的深渊,自己还不得不卷入其中,面对无法更改的宿命,最后深情告白女主,转身赢取前朝公主,一个善良的人最终被复仇的怒火和权力的诱惑给吞噬。

    总结一下,本篇的故事绝对水准之上,普通人可以放心观看。

    它的其它部分,更是它值得称道的地方,当几乎所有的科幻片都朝着“更高更快更强”的赛博朋克风发展时,导演却另辟蹊径,搞出了废土末日风



    一种土土的酷酷的感觉。

    这种感觉就像,你读了太多小桥流水的诗句,突然读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时,全身为之一振。



    导演牛蛙创造出了一种极具疏离和苍茫感的沙丘美学,无论是哈克南母星的建筑,弗里曼人的服饰,斗兽场决斗时的光影,上万只沙虫从天而降的压迫感,虫子和机甲对垒的反差感,都拍得硬朗而充满神秘感。



    这种电影美学并非抽象概念,而是可知可感,具体分三种。

    第一种是缓慢的叙事节奏。

    导演在视听语言上,擅长用一种缓慢的调调。

    他在《降临》里用记忆闪回,在《沙丘1》里用大量梦境,在本片中则使用演员,让主演甜茶顶着一张丧脸来梦境与现实间穿梭,营造出一种压抑而沉重的感觉,影片被诟病的沉闷,恰恰是导演有意而为之,因为所谓的史诗气势就是在这种调调下氤氲出来的。



    第二种就是能治好强迫症的构图

    整部电影在建筑的几何美、构图设计和光影上,都变态般得讲究,几乎每一帧截图都可以作为壁纸。



    比如:远景呈现军团,整个画面完全对称,士兵错落有致,大远景看上去像芯片上的针脚,科技感满满;



    比如:这一部的沙虫队伍,本来是一群蠕动的恐怖生物,但齐头并进,愣是开出了滴滴车队的气势。



    比如:整个沙丘文明,不用呈现人物有多牛,武器有多硬核,就靠着竞技场、地下城、皇帝行宫几个静态场景下的建筑构图,就能展现一个文明的神秘莫测。



    第三种是奇幻的光影。

    张艺谋把色彩玩到极致,王家卫在人物面部光影下功夫,而牛蛙则在沙丘星球上玩起了光影游戏。



    比如:重型武器库的呈现,好的硬科幻片会用特效来呈现,本片则是用一排环形光影来呈现,寥寥一个轮廓,就勾勒出重型武器的神秘感;

    再比如:男女主接吻时的那一幕,落日余晖撒到沙漠上,夕阳晕染下呈现出一种别样的浪漫;



    还有男爵和玛戈相遇,礼花的光影在他们脸上明灭,角色情绪一览无余。以及最后保罗冲进皇宫,十字顶光下男爵趴在地板上,如被将被审判的羔羊。

    导演牛蛙出生于加拿大魁北克,他将魁北克电影里带着距离感的冷冽质感,引流进了好莱坞这口热锅里,烹制出一种奇怪味道的佳肴。



    惊艳的构图和调度,遇上平铺直叙任务扁平的故事,堪称天使和魔鬼的结合体,你会一遍惊叹他的审美极具视觉冲击力,一边又会对走马灯式的人物出场而搞得不胜其烦,口碑的两极分化由此而来。



    别的电影是被观众挑选,而《沙丘2》是在主动挑选观众。

    这样一部做减法的电影,注定不会是大众电影市场的赢家,但当下国产电影市场通道越来越逼仄,本片的出现重新拓宽了赛道。



    好电影,当然包括《周处除三害》这样直击人心的作品,但也需要像《沙丘2》一样,需要观众带着仪式感,走进影院,暂时与外界隔绝,沉溺进导演进行设计的光影魔术中,希望更多人能看到这部佳作。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吃鱼)

    Copyright © 2020-2021 

    统计代码